求包養【楊愛國】漢代畫像石上的孔子抽像

漢代畫像石上的孔子抽像

作者:楊愛國(包養妹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研討館員)

台灣包養

來源:《年夜眾包養網ppt日報》台灣包養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閏四月廿五日庚寅

          耶穌2020年6月16日

 

 

 

嘉祥“何饋畫像”殘石

 

說到孔子抽像,人們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各地孔廟年夜殿,如山東曲阜孔廟年夜成殿供奉的孔子像,頭戴旒冕,態度嚴肅,猶如現代的帝王;也能夠想到在景區或一些建筑門外,孔子做迎賓狀的立像。不論是廟里的坐像,還是戶外的立像,孔子都是正面的抽像,且獨立不群。當我們翻看歷史圖集時,就會發現這種正面的單人孔子像只是眾多孔子像中的一種,漢代還有以故事情勢呈現的包養網推薦孔子像。

 

孔子像是漢代藝術中最常見的歷史人物抽像,不僅在他的家鄉山東有,遠在江東北昌的西漢海昏侯墓、內蒙古的墓室壁畫和陜北的畫像石上也有所見,這種現象確定是當時社會、思惟等方面特點的表現。

包養感情

 

包養網VIP

迄今所見最早的孔子像出現在江東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中。該墓隨包養條件葬的長方形衣鏡的外框上繪有孔子與門生的抽像,身旁有他們的傳記。孔子與他最自得的門生顏回躬身相對而立,位于畫面的最上層。門包養網單次生抽像僅線描身體輪廓,孔子線描之后加粉彩衣服。畫像上的孔子高約28.8厘米,寬約8.4厘米。孔子頭戴小冠,蓄長須,身體瘦高,著深衣長袍,腰束帶,腳穿翹頭履。對面的顏轉身材比孔子略矮。中層是子貢與子路,下層是堂駘子羽和子夏。孔子傳記載了孔子門第、教“門生顏回子贛之徒七十有七人”、著《年齡》等事跡,與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年夜包養留言板同小異。

 

《后漢書•蔡邕列傳》載,靈帝光和元年(178年)“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包養一個月價錢七十二門生包養網單次像”。似乎是繼承了西漢的傳統,所繪圖像則明顯比西漢海昏侯劉賀墓衣鏡上的要多。

 

在靈帝之前,桓帝永壽三年(157年)的《韓勅修孔廟后碑》中寫道:“承法而制,以遵古常,崇圣帷坐,慶席十重。改畫圣象如古圖。”遺憾的是如古圖的包養甜心網圣像畢竟是什么樣子,文字中沒有更詳細的描寫,抽像亦早不成見,因在廟里供奉,為單人正面像的能夠性很年夜。從文獻記載看,至晚西漢宣帝時畫師已經能畫單人像。《漢書•李廣蘇建傳》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進朝,宣帝命人繪霍光等名臣十一人于麒麟閣,這些人的像很能夠是單人正面像。

 

孔子的抽像在漢代更多地出現在畫像石槨、祠堂、闕、墓、棺以及墓室壁畫上。這些為喪葬禮俗服務的葬具和建筑上的孔子抽像,和海昏侯墓衣鏡掩上的孔子抽像的配合點都是側身像,身體微前傾,做躬身狀。分歧之處在人物組合及其方法。漢代畫像石和壁畫上的孔子雖然也是側站立像,但無一是與他的門生相對而立的,與孔子相對而立最多的是老子和項橐,孔子的門生則跟在孔子身后。人們把這類畫像稱為“孔子見老子畫像”“孔子問禮圖”,后包養故事甜心花園者能夠與司馬遷的敘述有關系。《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三十四歲(虛歲)的孔子適周向老子問禮。

 

在眾多的孔子見老子畫像中,較為著名的是山東嘉祥武氏墓群前石室后壁承檐枋東段上的孔子見老子畫像。它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石學家黃易(1744-1802年)發掘武氏墓群石刻時發現的,在眾多的武氏墓群石刻中,黃易和他的錯誤看中了孔子見老子畫像短期包養石和武榮碑,先將武榮碑移置濟州(在今濟寧市)明倫堂,又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將孔子見老子畫像石運來,與武榮碑包養站長放在一處。今在濟寧市博物館漢碑室,孔子見老子畫像石嵌在碑室墻上。畫像中部一人戴梁冠,左手拱手而立,右上方榜題“孔子也”。對面一個,冠服扶杖,左上方榜題“老子”。孔子與老子間有一小兒,左手推輪,右手指向孔子,惜年夜部門殘毀。孔子身后一人,冠服捧簡左向跟隨。包養妹右邊二馬駕一包養網比較軺車,車上坐一御者,上有榜題“孔子車”。老子身后停一輛軿車,車后三人,冠服拱手右向捧簡立。除往畫面兩真個車不算,畫面中間部門是孔子見老子畫像的常見組合,而該組合在文獻中沒有記載。文獻講孔子見老子時,沒有項橐;講項橐問難孔子時,沒有老子。漢代雕鏤畫像或繪制壁畫的工匠,是什么時候把兩個故事組分解一個畫面的,不得而知。當然,也不都是這般,四川新津石棺孔子見老子畫像上就沒有項橐,而是孔子帶一個門生拜見老子。這幅畫像與其他畫像石上孔子見老子畫像分歧之處還在于后者多是獨立成行,不與其他故事同處一行,而新津石棺上的孔子見老子畫像兩側分別是“東海太守”故事和“神農”“倉頡”故事。

 

孔子見老子畫像不僅常是兩個故事的組合,還有其他不相關的人也被組合了進來。如山東博物館躲一橫長條畫像石上,風格與嘉祥武氏墓群雷同,孔子見老子包養感情畫像上,把年齡時期齊國名相晏子組合了進來,排在孔門門生之列。再如山東平陰實驗中學一古墓拆用的漢代祠堂畫像石上,孔子見老子畫像上的人物都有榜題,排在孔子身長期包養后的是左丘明,左丘明之后才是孔子的年夜門生顏淵。

 

畫像石上的孔子抽像雖以孔子見老子為多見,也不盡然,其他故事也偶有所見。如山東嘉祥“何饋畫像”殘石。畫面上一個在屋里跪坐擊磬,左上方榜題“孔子”。磬上方二人危坐,下方二人跪包養意思拜。屋右邊一人台灣包養網,手捧一圓形器,回想向后,榜題“何饋”。此故事見《論語包養甜心•憲問》,講的是包養故事隱者何蕢與儒家分歧的人生觀。雖然《論語》中寫的是“何蕢”,畫像榜題上寫的是“何饋”,但對照圖像與文獻,講述的是統一故事。

 

漢代文物上有這么多孔子抽像,它們與《漢書•藝文志》六藝略“論語”條末載“孔子徒人圖法二卷”能否有關?由于后者掉傳,已找不到確切謎底。學者們推測,應是有必定關系,否則孔子見老子畫像的表現情勢不會高度類似。

 

孔子見老子畫像是漢代畫像石和壁畫上出現最多的歷史人物故事畫,因為出現之多,加上孔子和老子名氣之年夜,惹起學人的高度關注,不僅著文研討,臺灣學者邢義田師長教師還專門出書了《畫外之意——漢畫像孔子見老子研討》,專門研討漢代畫像上的孔子見老子。故事表達的意義是什么?學者們見仁見智,見解各異,誠如臺灣學者邢義田師長教師所說的那樣,問禮、問道或問仙,大家可以根據本身把握的資料盡情料想。

 

責任編輯:近復

@font-face{font-fa包養俱樂部mily:”Times New Roman”;}@font-face{font-family:”宋體”;}@font-face{font-family:”Calibri”;}p.MsoNor包養意思mal{mso-style-name:註釋;mso-style-parent:””;margin: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none;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包養平台r-ideograph;font-family:Calibri;mso-fareast-font-family:宋體;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span.msoIns{mso-style-type:export-only;mso-style-nam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color:blue;}span.msoDel{mso-style-type:export-only;mso-style-name:””包養違法;text-decoration:l包養甜心ine-through;color:red;}@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女大生包養俱樂部;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margin-top:72.0000pt;margin-bottom:72.0000pt;margin-left:90.0000pt;margin-right:90.0000pt;s包養sdize:595.3000pt 841.9000pt;layout-grid:15.6000pt;}div.Section0{page:Section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